实践教学活动现场
本网讯(文/曹慧敏 图/刘欣欣)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理论引领与“第二课堂”实践浸润的协同育人效能,引导青年学子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感悟真理力量、在躬身实践中淬炼青春底色。尚真书院作为学校德育二课试点单位,于5月10日下午组织2024级公共管理类一班全体学生赴郑州二七纪念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尚真书院辅导员刘欣欣、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曹慧敏全程带队,通过“学理阐释+场景重现”的双师协同模式,带领学生深入参观研学。
步入庄严肃穆的纪念堂,锈迹斑斑的铁路工人号志灯、带血的镣铐与破损的工牌等文物瞬间吸引了师生们的目光,每一件文物都无声诉说着工人阶级在剥削压迫下奋起反抗的悲壮历程。在“二七惨案”复原场景前,逼真的蜡像还原着反动军阀残忍镇压工人的血腥场面。在“二七烈士遗书”展柜前,林祥谦烈士“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的铮铮誓言令学生们深受触动。玻璃展柜内泛黄的遗书上,字迹虽已模糊,却依然力透纸背,这位铁骨铮铮的工人领袖,在残酷的绞刑架下依旧践行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参观尾声,师生们在镌刻着“二七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前庄严肃立,向为理想信念英勇献身的先烈们默哀致敬。此刻,“坚定信仰、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的二七精神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化作具象的力量,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是落实学校“一二课融合”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实践表明,将第一课堂的理论深度与第二课堂的实践温度有机结合,既能够破解传统思政教育“重知识轻体验”的困境,又能通过具象化场景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入脑入心,为培养兼具家国情怀、扎实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开辟了创新路径,也为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鲜活案例。
(编辑:李文武 审核:常征辉)